无防腐剂的含义
防腐剂在大家的认知中,常常与「刺激性」、「毒害」等负面词汇联系在一起。事实上,随着对防腐剂研究的深入,发现一些本来被允许用在化妆品中的防腐剂,确实存在安全隐患。当然,这类防腐剂会被慢慢淘汰,但因此而蒙受损失的消费者,可能心里已经给防腐剂打上「危险」的标签。
另外,据统计显示,有6%的人群有化妆品相关的接触性过敏,而其中大部分是由防腐剂引起。尤其是婴幼儿的皮肤脆弱,可能会造成更大的伤害。
这也难怪部分消费者会对防腐剂有所排斥。正因如此,有商家为了迎合消费者心理,推出「无防腐剂」化妆品,受到市场的追捧。但是,所谓「无防腐剂」化妆品,实际上是指起防腐作用物质既不在《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》(2015年版)(以下简称《规范》)中化妆品准用的51个防腐剂之内,又不在《规范》中化妆品禁用的1290种物质之列,比如乙基己基甘油,多元醇类,山梨坦辛酸酯,对羟基苯乙酮等。
当然,也有部分化妆品成分兼具防腐功效,可不额外添加防腐剂,比如牡丹根皮提取物。另外就是酒精含量很高、极端pH等,具备严苛条件的化妆品,不容易滋生微生物,也可以不添加。不过,更多的「无防腐剂」化妆品,只是钻了法规的空子。
也就是说「无防腐剂」化妆品,并不能说明真的未添加防腐剂。
但话说回来,为何化妆品中需要添加防腐剂?这不费钱吗?
防腐剂的妙用
现今的化妆品成分日益复杂,有一些成分能为细菌、霉菌、酵母菌等微生物提供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,比如脂类、烃类、高分子聚合物和动植物提取物等。部分微生物属于致病菌,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,而且微生物的繁殖还会影响化妆品的气味、颜色、pH值等相关指标。为了避免这种情况,厂家往往会在化妆品中加入一定量的防腐剂,防止化妆品腐败变质。
所以化妆品中添加防腐剂,也并非厂家吃饱了撑着,毕竟防腐剂也不便宜。
这防腐剂不但要加,还得加得恰到好处。在确保防腐性能的同时,还得尽量降低其对皮肤的刺激性和过敏性,同时还得兼顾成本及生产工艺问题。
防腐剂的防腐效果既取决于自身杀灭、抑制微生物的能力,同时也会受到化妆品成分影响。不同种类的化妆品或者同一种类但不同品牌的化妆品,配方不尽相同,这就给构建化妆品防腐安全质量体系提出了要求。
防腐挑战测试
防腐剂在产品中的实际效果,只能通过测试完整的化妆品配方进行确定,这就是防腐挑战试验。
防腐挑战试验常用标准包括:
USP(US Pharmacopeia 美国药典)方法
EP(European Pharmacopeia 欧洲药典)方法
JP(The Japanese Pharmacopoeia 日本药典)方法
CP(Chinese Pharmacopoeia 中国药典)方法
首先评估化妆品样品本身是否存在污染菌,然后模拟化妆品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受到微生物污染,将一定量不同微生物接种到化妆品样品中,通常混合细菌浓度在107-109CFU/g,霉菌在105-107CFU/g。当然,也可以根据需要加入酵母菌等。将样品放置在适当的温度下,通常为30±1℃,定期(分别是1天,7天,14天,21天,28天)抽样检测其中残存的微生物,并根据微生物的数量变化情况评价样品的防腐抗菌效果。常用的目标菌有大肠杆菌、黑霉菌和白色念珠菌等。
根据生产企业自身需求的不同,也可以制定更严格的测试标准,比如使用温度老化试验后的样品进行微生物防腐挑战测试,使测试更接近实际情况,测试数据也能更加精准
防腐剂虽然在消费者心中“颇有凶名”,但既然相关标准法规允许将其加入化妆品中,说明其存在利大于弊。与其心存抵触,不如致力于研发合规、安全、绿色、高效的防腐体系。
*免责声明: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、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,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态度。本文仅供参考,交流。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捷迅化学删除